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最科技官方博客

我的 Blog博客

投资

深度解析:中国互联网大佬的沉浮(一)

案例一:博客网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的旗帜

创业者的教训:不要小看巨头们的后发优势

VC的教训:选对跑道,还要选对运 动员

方兴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绝对如雷贯耳,他有着“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之称,对于中国互联网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获得了 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 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其后活跃在中国的VC要是不知道Blog、Podcast、RSS、P2P 等术语,不看博客、播客、视频、交友等项目就是落伍的标志。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 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 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至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 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多个人。

博客网不仅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业务上也不断萎缩,用户大量流失。为摆脱困境,2008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 为两个独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但同年10月博客网又卷入裁员关闭的危机之中,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以留下,但均没有 工资,此举被认为与博客网直接宣布解散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早在博客网融资后不久,新浪就高调推出其博客公测版,到2006年末,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新兴垂直网站。随 后,博客几乎成为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标配的配置,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复制了方兴东们辛辛苦苦摸索和开辟出来的道路。再后来,Facebook、校内、51等 SNS社交网站开始大出风头,对博客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网民的注意力和资本市场对于博客也开始了冷落。

另外,无论是方兴东自己还是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个学者或文人,而绝非熟谙管理和战略的商业领袖,没有掌控几百人的团队和千万美元级别资金的能 力。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一个产品,无疑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跨越,引领互联网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本身是成功的。但对于博客网,它让投资人 的大把美元化为乌有,从引领Web2.0的先驱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无疑是失败中的失败。

案例二:分贝网

案例特点:创业者由草根走上圣坛,再沦为阶下囚的创业过山车

创业者的教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VC的教训:每个投资的项目,都是自己的孩子,生下他,就有义务照顾他

说起分贝网,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但说起《老鼠爱大米》,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如同刘谦的魔术,互联网也是一个可以见证奇迹的地方。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创造的奇迹和神话一点儿都不少,而分贝网及其创始人郑立无疑是 这些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从一个毫不起眼的电脑城打工仔变为重庆IT行业的第一人和“80后”创业成功的偶像;仅仅5个年头之后,他又因为非法经营 被刑事诉讼,面临牢狱之灾。他是如何由草根走上圣坛,又为何从偶像沦为阶下囚呢?

2003年6月,在重庆石桥铺电脑城打工的郑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163888网站,寓意“一路上发发发”。此时网站不过三、四个人,他们在电脑城附 近租了个小房子,吃、住、办公都在一起。随后,他们开发K8录歌软件,163888逐渐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歌手聚集地。香香、杨臣刚等网络歌手在他们 网站成功推出,《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风靡一时,让163888网站名声大噪,号称“华人第一音乐社区”。

随后,163888受到过众多VC的追逐,2004年10月,IDG VC向分贝网投资200万美元(据悉,最终投资并没有完全到位),占其20%股权。这也是IDG在重庆投的第一家个人网站。到2006年,网站注册用户达 到1200万,163888也获得互联网领域的不少荣誉。同年,163888获得了阿尔卡特VC的600万美元投资,占12%股权。郑立曾做客CCTV 《财富故事会》,以“80后”领军人物的姿态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这一年,他24岁。

2007年6月,网站启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贝网(fenbei.com),但分贝网的赢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转变,依靠卖空间和收取会员费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续,广告成了分贝网主要的收入来源。

2009年,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2010年1月,此案开庭审理,郑立当庭认罪。

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但分贝网日渐衰弱则是不争的事实。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新的投资却始终没有到位。有人猜测,郑立仅仅是用视频聊天的收入来改善分贝网的财务报表状况,以期分贝网卖个好价钱。

分贝网经营上处于困境,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之外,创始人团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据郑立早期接触过的一位做“天使投资” 的民营老板回忆,他答应可以投资200万,占30%的股份,但提出要另聘CEO,郑立没有答应。在融资之后,郑立也试图聘任职业经理人,但均告失败。其中 一位曾任在搜狐任职,但不到两个月就离任,他后来对媒体谈到了“80后”创业者身上有刚愎自用、不培养团队、不看重思想、不注重章法的四大顽疾。

分贝网已经停止运营,创始人郑立已是阶下囚。此次事件影响太大,想重新崛起,几乎是不可能。这样的结果出现,不过我们不禁要问:投资人对分贝网是彻底放弃了吗?他们对创始人不监督了吗?郑立组织48个小姐,分三班倒做色情表演,投资人一点不知吗?投资人曾将分贝网誉为中国的MySpace,并称 Facebook在中国没有能力收购分贝网。如今回头看看,这些豪言壮语更具有讽刺意味。

案例三:PPG

案例特点:中国风险投资界最火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

VC的教训:尽职调查中,人的本性调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 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 还引入了KPCB(凯鹏华盈),KPCB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与红杉齐名。在2006年-2007年,电子商务在VC投资圈非常吃香,而PPG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谓绝对的明星项目,无数同行都羡慕这几家能有幸投资进去的VC。

2007年底,PPG已经开始被媒体披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数家风投机构的追捧,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 竞争对手,向PPG投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三山投资宣称选择PPG是因为很看好其市场、模式及团队,并透露PPG已计划于2009年初去美国纳 斯达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李亮称从2008年年中起前往美国筹备美国公司开业事宜,之后一直未在国内现身。

2009年末,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终于还是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PPG总部早已人去楼空,一片狼藉,贴在墙上的 法院执行裁定书则显示PPG已经关门大吉,不少消费者付款后拿不到货物,因而愤怒地将PPG称为“骗骗哥”。而随后,PPG唯一剩下可以称之为“资产”的 东西——注册商标“PPG”,在拍卖中无人问津。PPG累计从上述多家家知名VC处获得了5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血 本无归。搜狐IT在2009年互联网大会上曾评选出5年来投资最失败网站,PPG名列榜首,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投资笑话。

事后,有人透露了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 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他很聪明、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 不纯。

PPG模式的模仿者之一VANCL的发展状况非常好,可以说,PPG模式的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执行这个商业模式的操盘手。PPG失败,错的是人而非商业模式。

互联网被创业者看做是一块大蛋糕,有太多的人涌入,但要记住一点,互联网并非是一个黄金地,这是一个有着巨大风险的赌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让你的万贯家产毁于一旦。现在的你感觉到危机了吗?

本文由最科技李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uitech.com/15512.html

Tags: , ,

星期一, 09月 3rd, 2012 科技 没有评论

Videolicious移动视频编辑,140万美元高调投资

之前,我们曾见识过一款名为Videolicious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突出的特点是迅速地让没有任何编辑专业知识的用户自己创建视频。自从该程序启动以来,一直到现在,开发人员都在不断地进行完善,这不,最近其又刚刚发布了一个新的版本来提高自动视频的创建。

除了发布新的应用,Videolicious还从投资者获得了1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其投资商如Howard Lindzon、 Joanne Wilson、亚马逊、Venture51、 Ludlow Ventures、Trestle Ventures、 Scott Ingraham和Quotidian Ventures等都是很常见的投资商。

Videolicious主攻创建销售营销类视频,让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快速创建宣传和教育材料为他们的用户。这主要包括事件视频、博客视频、解说视频、视频会议、销售视频和视频之旅等等。

而最新版本的Videolicious方便了那些没有显著编辑专业知识的用户,尤其是在他们创建专业视频的时候。它工作的原理是让用户选择的视频和照片先存储在他们的手机上,然后让它们按顺序排好,再在媒体上稍加整合。这使他们能够使用转换、视觉效果和标识等功能。一旦用户选择了他们想使用的媒体,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叙述视频的时候点击视频,当然也可以添加配乐。

Videolicious通过一个免费增值商业模式提供服务,用户在一开始可以免费使用这款应用程序和平台。用户可以免费剪辑一分钟的视频长度,每10投视频和20个视频存储

5美元一个月,他们可以使视频延长10分钟之久,其中有100幅照片/视频和100个视频的存储。同时用户还可以添加带有他们公司的徽标的视频,可以将商标嵌入视频播放器中,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正版音乐。

如果你缴纳每月10美元的费用,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制作不限时长的视频,可以上传无限的照片,同时享有无限的视频存储……当然,不可或缺的是将获得重点扶持和分享视频的能力到您自己的服务器上。

本文由最科技丁迎雪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uitech.com/12870.html|关注我们:腾讯微博@Zuitech

Tags: , ,

星期二, 07月 31st, 2012 科技 没有评论

投资商眼里的社交媒体:这个行业正在出现泡沫

社交媒体,曾是被它在硅谷的拥护者们誉为“以无限的潜能改变世界”的产业,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当初他们是多么地被互联网的漫天炒作冲昏了头。

除了某些例外,基本上第一波社交媒体公司在公开市场上表现都很糟糕,让人想起了2000年那场互联网泡沫。

“开心农场(Farmville)”的发行商Zynga在去年上市时的估值是70亿美元,如今以每股3.15美元在进行贸易,仅超过了它IPO价格(10美元)的68%。

团购网站Groupon,曾被捧为可以重新定义本地商业的企业,在差不多9个月内,就从20美元的IPO价格跌到了大约7.15美元。而音乐服务商Pandora Media2011年6月IPO为16美元,今年5月跌到了10美元左右。

星期四,影响非常大的(800-pound gorilla)社交巨擘——Facebook,报道了一个不温不火的结果——公司市值被削掉了100亿美元。自从5月那不尽如人意的IPO之后,Facebook的股票就一路走低,现在的交易超过三分之一低于它38美元的IPO价格。

“在早期私募股权的风险投资商们如今都已经兑现了,而且大发横财。”欧元太平洋资本(Euro Pacific Capital)的CEO Peter Schiff说,“而那些在有着天价估值的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跑着去买的人如今都不得不留下来收拾残局。”

“很多这样的公司都想赚快钱,想要一飞冲天。”他补充道,“就像10年前那样。”

如果一个投资商投了1000美元给往日的四家互联网宠儿,他只能收获317.50美元到706.45美元,但是相同的投资如果投在LinkedIn上,投资商的收获则会增加一倍以上,达到2200美元左右——这个目前还雄心勃勃地想进军中国的社交网络正发展得红红火火。

而许多风险投资商,像Facebook早期的的支持者Accel Partners,通过早早进门在IPO上大赚了一笔。又比如,Pandora早期的支持者可能会发现,该公司的股价仅为大约50美分而已。

其它那些选择持有的早期投资商如今都“烧焦”了,华尔街中那些鼎鼎大名的公司,从富达(Fidelity )到T. Rowe Price ,从高盛(Goldman Sachs )到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都已目睹了公司数亿元的账面损失。

那些有更多的业务重点的一些公司,比如LinkedIn Corp ,则会好得多。这个商务社交网站( jobs-networking site)价值100美元,比它在2011年15美元的IPO要好多了。Yelp是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自从三月起它的股价就高于它之前15美元的IPO价格。

在初创公司领域,像数据分析和软件企业,比如Splunk公司也表现不俗。

但是一些顾客导向的社交媒体公司的消失引发了一种担忧,担心这个行业只是昙花一现。尽管这些公司不像1999年和2000年那类公司一样糟糕,它们目前还是在盈利的,而且增长势头强劲,但是持久性却也并不清楚。

“人们只是不明白这些公司是怎么盈利的,以及怎样才能证明这些巨大的估值是正确的。”Destination Wealth Management的创立者Michael Yoshikami说。

对于互联网股票的乐观已经不如从前了,Yoshikami 补充道。“现在与六个月之前都不同。”

风险投资家们担心,这些备受瞩目的股票如今状况频出,可能会对下一波试图上市的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事实上他们说,某种程度上这种负面影响已经开始了。

“它会起到一个让人害怕却也让人清醒的影响。”梅菲尔德风险投资公司(Mayfield Fund)的执行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Tim Chang说,“想说清楚为什么一家公司价值10亿美元或以上是很难说清楚的。”

赢家和输家

华尔街怀疑的一个迹象:根据Markit的数据,Facebook中63%用于做空的股票目前正在卖空,远高于16%的市场平均水平。

一个自从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就做空他的股票的对冲基金经理(hedge fund manager)争辩说它还是表现挺好的。

“你也许很喜欢你的糖果,但是如果他们要价1000美元,你可能就不会买它了。”这个经理说,“很明显,它是一个好公司,但是如果你看一下公司业务,你说:一年前它的收益同比增长了107%,而最近这个季度的增长率为32%,这明显是在减速。”

星期四,Facebook报道了它第一季度的收益为11.8亿美元,但是高管们警告说,表现不佳的移动应用正在加速增多,这会蚕食这个收益成果。而且用户数和收益增长在持续放缓。在星期五的股票交易中,公司股票损失了11.7%。

即使在加利福尼亚Menlo Park的Sand Hill Road上的高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商们已经从IPO上享受到高薪了,比如说Facebook,风险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售出了4900万股,每人38美元,它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这些好结果并没能让华尔街放心,如今华尔街的内部人士已经卖掉了他们所持有的Zynga 和 Groupon的大量股份,尽管高管们仍然维持着他们在公司中的大部分股份。而Zynga的CEO Mark Pincus 和公司其他内部人士在今年四月以每股12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们所持有的部分股票,并获利5亿美元。

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好运了。两天之内,T. Rowe Price在所持有的Facebook和Zynga股票上损失了6140万美元;Fidelity,美国最大的基金组织,两天之内书面控股蒸发了1.26亿美元。

根据高盛最近的文件,Facebook下滑后,高盛所持有的剩下的4160万股将贬值6.24亿美元。Morgan Stanley现在持有Facebook1134万股,自从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就看着Facebook的股价下跌,而它也随之损失了1.701亿美元。

最新文件也表明,Crosslink Capital和Greylock Partners依然持有他们所有的Pandora的股票,但这也表示持有3500万股的 Crosslink已损失2.1亿美元,而持有2150万股的Greylock损失了1.29亿美元。这两家公司自从几年前就开始投资了,当时Crosslink以每股仅51美分的价格买进,而Greylock以每股77美分的价格买进。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和Byers一直坚定地站在Zynga身后,他们选择持有2100万股,尽管如今他们已经损失了1.4385亿美元;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拥有5亿股以上,他也没能幸免,本周他的金融资产蒸发了30亿美元。

“不沾边”

Zynga自从削减它2012年的预期收益以来股价就开始“自由落体”了,Zynga将之归咎于Facebook游戏的缺点及它的流水线的延误。

这个结果大大地忽略了公司管理层在上个季度末未设置预期收益的事实,Zynga的COO John Schappert 说公司当时在“很高兴也很安逸地提升年度目标。”

在一次电话会议中,BTIG的分析师Richard Greenfield告诉 Zynga高管们说,他们的任务不是去警告投资者们。 Zynga的CFO Dave Wehner说一个季度只提升一次目标是公司的政策。

Greenfield后来告诉路透社说,收益报告与高管们近期乐观的评论一点都不沾边,少量原告们的律师在星期四宣布将开始调查Zynga,原因是该公司违反信托义务。同时,Facebook的高管们星期四采取了保守的措施,婉拒提供它们的前瞻性预测。

鉴于Zynga这次重大的遗漏,华尔街的分析家们说,缺乏预测削弱了投资者们的信心。

“整个社交媒体空间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灾难,但是可能公共市场是暂时没看到让人有信心的股票。像Groupon、Facebook和Zynga等公司都需要非常积极地去争取更多的用户,目前公司每个用户的平均收入(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比较低。”investingwithoptions.com.这所期权分析公司的一个创始人Steve Place这么说。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不同类别的社交媒体空间,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些很棒的想法。”他举例说,房地产网站 Zillow Inc现在的股价已经是它当初IPO价格的两倍。

但是在Sand Hill Road上的风险投资家们这几天心情绝对会更加低沉了,他们会回归到专注于公司的基本价值上来。

“我们将看到在私人投资上投资商们会设立更多的准则。”他们会更加看重一个公司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是否够持久,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合伙人Roelof Botha说。

“有一些我们投资的私营企业在潜在的防御和商业模式上的确让你想提高估值。”Botha补充说。

而在Palo Alto的 Bay Partners,合伙人已经注意到某些大摇大摆的人与一些企业家一同出入他们的办公室。

“我现在觉得有点卑微,而且我不得不变得现实了。”Salil Deshpande的合伙人说。Salil Deshpande的投资包括Buddy Media,Buddy Media在今年早些时候以6.89亿美元卖给了Salesforce.com。早期的企业家们几个月前可能还宣称他们的初创企业价值500万美元,如今却不得不接受100万美元的估值,他说。

Mayfield的Chang预料到了那些有着他所说的“奢侈”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即无法预测、顾客导向且依赖于广告和虚拟商品的公司,像Facebook和Zynga。)会面临一个打击,这些企业,他说,它们的流行依赖于公众,而公众又是一个变幻莫测的群体。

“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收益模式,有点像 Groupon。”他说,“它能瞬间升温,却也能瞬间冷却。”

本文由最科技曾靓晨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Zuitech

Tags: , ,

星期一, 07月 30th, 2012 社交网络 没有评论

Rose教你怎么赢得天使投资的真“薪”

想不想见一见纽约的天使投资人David Rose?好在他曾在Quora(问答社交网站)上面告诉过大家,怎么才能赢得与他见面的机会。

不过他提出的建议对于那些苦苦寻觅资金支持的创业人来说,也算是约见投资人必不可少的法宝在Quora上,用户需要通过回答问题和完成其他任务,来积累足够的“学分”,只有这样才能向别人提问问题。而一位企业家为了能得到David Rose的良言,不惜花费了900个“学分”,向其请教如何赢得投资人的会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是怎样的警世良言,居然惹得一个企业家如此费心思。David Rose表示,他更喜欢投资于高伸缩性、科技型的合资企业,在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曾尤其关注于平台领域。Rose几乎从来不会投资于想法或计划,你最起码得有一个公司或者至少有一个产品,即便你的产品还没有客户光顾,这也证明你实际地去努力做了。前期你需要向你的公司里投入大量现金,用来发展最基本的东西,当然核心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最少也得有技术员和销售吧。

Rose声称,相对于那些掌控基金会的“巨人”来说,自己只是投资界的一个“小天使”,所以对于投资方面都是深思熟虑的。天使投资都很讨厌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儿,既然需要投资,你就必须有清楚的思路,知道自己拿这些钱打算做什么,该怎么做。而且天使投资都很看重变通能力,所以他们要知道若你没有拿到预期的投资,接下来的路你会怎么走。

当然普天之下有那么多的投资人,你不能把一样的套路用在所有人身上,所以在寻求投资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投资人的情况。只有知道他的背景、投资方向、成功案例等,你才能不至于太过被动,而且肯定不会出现“投其所不好”的尴尬境界。当然要想赢得投资人的欢心,一份得体的优质计划书还是必不可缺的。

本文由最科技邬云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uitech.com/11823.html|关注我们:腾讯微博@Zuitech

Tags: ,

星期日, 07月 22nd, 2012 科技 没有评论